中国古代史部分
序号 | 姓名 | 院校 | 论文题目 |
1 | 吕乐双 | 安徽大学 | 南陵漳河——大工山区域考古调查所见 印纹陶遗存研究 |
2 | 刘柯岩 | 安徽大学 | 萧窑相关内容的探讨和思考 |
3 | 秦子晋 | 安徽大学 | 南宋庐州知州群体研究 |
4 | 朱蕊 | 安徽师范大学 | 先秦至汉獬豸冠演变识小 |
5 | 吕梦云 | 安徽师范大学 | 明清时期徽州女性与田宅买卖 |
6 | 朱玲玲 | 安徽师范大学 | 民间信仰的正统化:以徽州汪华信仰 为中心的考察 |
7 | 谢睿 | 安徽师范大学 | 魏晋南北朝服饰文化探析 |
8 | 鲁克 | 淮北师范大学 | 斯文不坠:朱熹从祀孔庙过程中各方 对其形象的塑造与利用 |
9 | 胡芬 | 淮北师范大学 | 明代龙川胡氏科举家族的初步考察 |
10 | 张雨轩 周月滟 | 阜阳师范大学 | 四川崖墓造像与早期佛教的传入 |
11 | 霍嘉琪 | 安庆师范大学 | 制造左慈:左慈形象的塑造及其文化意蕴 |
12 | 陈敏 | 安庆师范大学 | 干宝任佐著作郎年代考辩 |
13 | 丁瑞晨 | 安庆师范大学 | 程晋芳史学探赜 |
14 | 刘逸文 | 安庆师范大学 | 宋代“外卖”现象考论 |
15 | 杜嫚玉 | 安庆师范大学 | 项燕之死及秦灭楚相关问题试探 |
注:入围名单排名不分先后。
中国近现代史部分
序号 | 姓名 | 院校 | 论文题目 |
1 | 唐一铭 | 安徽大学 | 抗战时期国民党整顿敌后地方武装的方式和效果研究——以山东省章丘县为例 |
2 | 王莹莹 | 安徽大学 | 晚清报刊舆论所见反缠足运动 |
3 | 韩 亮 | 安徽大学 | 从成名到陨落:近代上海的公共空间与越剧明星筱丹桂的异化 |
4 | 丁代雪恽 | 安徽大学 | 从融合到分化:安徽省早期党团关系 探微(1923-1931) |
5 | 王甫松 | 安徽师范大学 | “叶开泰”号与汉阳叶氏“徽商”身份辨——兼论“汉口徽商”定义问题 |
6 | 慕君毅 | 安徽师范大学 | 清末卫生警察的设立与城市公共卫生 |
7 | 李良辉 | 安徽师范大学 | 1950年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》的实施与农村基层治理变化探析——以安徽省为例 |
8 | 赵璐凡 | 淮北师范大学 | 除“旧”立“新”: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婚姻仪式的改造与重塑 |
9 | 温婧语 | 淮北师范大学 | 中央苏区“八一”纪念与工农红军 的形象建构 |
10 | 朱子聪 | 阜阳师范大学 | 浅论近代淮河流域水患治理机制的演进 |
11 | 韩莹莹 | 安庆师范大学 | 抗战时期嘉兴评弹书场运营实态探析 |
12 | 季鹏声 | 安庆师范大学 | 民国报刊中的“皖南事变” |
13 | 张凌鑫 | 安庆师范大学 | 民国江南地区螃蟹文化初探 |
14 | 杨欣 | 安庆师范大学 | 近代安徽矿业发展历程—— 以宝兴铁矿为例 |
15 | 朱智敏 | 安庆师范大学 | 绅商的御辱救国活动—— 以桐城方履中为例 |
注:入围名单排名不分先后。
世界史部分
序号 | 姓名 | 院校 | 论文题目 |
1 | 祝佳畅 | 安徽师范大学 | 美国对华工业间谍活动研究:立法发展、指责及因应政策 |
2 | 刘佳闻 | 安徽师范大学 | 论美国多元文化主义缘起的理论渊源 |
3 | 许刘栋 | 安徽师范大学 | “民族自决”与“大国依附”: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早期外交活动(1919-1922) |
4 | 凌文桢 | 安徽师范大学 | 新财政史视域下英格兰银行的建立 |
5 | 李林露 | 安徽师范大学 | 论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的对华观 |
6 | 李宜桐 | 安徽师范大学 | 日本宽政改革时期地方腐败与江户幕府应对——以代官及其吏僚为中心的考察 |
7 | 吴兰馨 | 安徽师范大学 | 朝鲜战争中英国三环外交的运用及影响研究 |
8 | 吴梦婷 | 淮北师范大学 | 论中学历史教学中史料与批判性思维的关系 |
9 | 张天翊 | 阜阳师范大学 | 美国隐蔽行动对阿连德政权的影响:从宣传战的视角 |
10 | 刘华超 | 安庆师范大学 | 中学世界史教学引入英文史料初探 |
注:入围名单排名不分先后。
附:本次会议二维码,请入围选手扫码进群,以便会议期间联系。
